西安特色小吃有哪些?西安特色小怎么樣?西安特色小吃大全為大家分享一些有關于西安特色小吃,西安特色小吃種類很多,有肉夾饃、羊肉泡饃、涼皮、岐山面、餃子宴,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陜西名吃。在西安城內經營羊肉泡饃的餐館很多,幾乎每一條大街上都會有幾家專門的羊肉泡饃,那么,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西安特色小吃吧……
西安特色小吃-蜜棗甑糕
“做甑糕在四關:一泡米,米是糯米,水是清水,浸一晌,米心泡開,淘洗數遍,去浮沫,瀝水分。二裝甑,先棗子,后米,一層鋪一層,一層比一層多,最后以棗收頂。三火功,大火煮半晌,慢火煮晌。四加水,一為甑內的棗米加溫水,使棗米交融,二為從放氣口給大口鍋加涼水,使鍋內產生熱氣沖入甑內?!?br />
西安特色小吃-肉丸胡辣湯
肉丸胡辣湯,是西安回族人的清真食品。西安回族人想在漢民聚集的地方想要從事飲食業又要出眾,就只能在調料上下功夫,故此屏棄了酸味,改用西北人更適應的咸味來映襯羊肉湯、牛肉湯的香味。煮牛羊肉那可是回民的傳統項目,調料的豐富和火候的掌握自不待言。把重口味的胡椒分量減輕,以便更加能突出肉和菜的口味。用回民更常用更大氣的牛肉丸子(牛肉絞碎和面合,下水煮),更有口感和實在。
西安特色小吃-葫蘆頭
葫蘆頭是西安特有的風味小吃,它和羊肉泡饃有相似的地方,即同為掰饃,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,而是豬腸。其主料由豬大腸頭、豬肚頭、肥腸去腥臊后加佐料煮成湯,再用湯煮饃而成。其湯釅味濃、鮮香適口,是一種高飽和脂肪酸、高膽固醇食品。具有濃郁味醇,鮮香滑嫩,肥而不膩,老幼皆宜的特點。 葫蘆頭相傳源于唐代,起初名為“雜糕”。名醫孫思邈到長安一家專賣豬腸的小店吃飯覺得腥味大,油膩多,得知制法不得當,便傳授竅道,并留藥葫蘆讓店主調味,店主為感激孫思邈,特將藥葫蘆高懸門口,“雜糕”也改稱“葫蘆頭”了。
西安特色小吃-泡饃:
說到羊肉泡饃,這可是西安的一大特色。在這里推薦兩家比較好吃的店。西羊市中段米家(米奈斯)泡饃館,黃色的木門,很好找。廣濟街老劉家(西大街百盛后面),金字牌子“老劉家”,就是油有點大不。這兩家都很好吃,一般只在上午營業,13點以后就關門了。
西安特色小吃-肉夾饃:
肉夾饃全國各地都有,但實現的肉夾饃有機會還是要嘗一嘗。在這里推薦樊記肉夾饃,創始人是樊茂春,在西安有很多店。
西安特色小吃-涼皮:
西安的大街小巷,陜西的每個城鎮,乃至鄉村,到處都有賣涼皮的。陜西的陜南、陜北、關中都有涼皮,但卻因做法、吃法、調料、用料上不完全相同形成四大流派,為漢中米面皮、秦鎮米面皮、回民麻醬釀皮、歧山搟面皮。魏家涼皮和秦鎮涼皮都不錯。還以去去回民街吃麻醬涼皮,那里是面皮,非常有特色。
西安特色小吃-山臊子面
歧山是一個縣,盛產麥,善吃面條。有九字令:韌柔光,酸辣汪,煎稀香。韌柔光是指面條之質,酸辣汪是指調料之質,煎稀香是指湯水之質。歧山面看似容易,而達到真味卻非一般人所能,市面上多有掛假招牌的,俗辨其真偽,一觀臊子[左火右覽]法和面條搟法便知。
西安特色小吃-壺壺油茶
所謂油茶,即面粉、調料面加涼水攪成稠糊,徐徐溜入開水鍋中攪拌,勻而沒有疙瘩,再加入杏仁、芝麻、秈米,微火邊燒邊攪。再加入醬油、鹽面、胡椒粉、味精,微火邊燒邊攪。完全要用攪功,攪得顏色發黃,油茶發稠,表面有裂紋痕跡才止。
所謂壺壺,即偌大的有提手有長嘴的水壺,為了保溫,用棉套包裹,如壺穿衣。尤在冬日,其臃臃腫腫,放在那里,老翁是立著的壺,壺是蹲著的老翁。
西安特色小吃-圪坨
圪坨,陜北語,關中稱麻食、猴耳朵。以蕎面為料,掐指蛋大面團在凈草帽上搓之為精吃,切厚塊以手揉搓為懶吃。圪坨煮出,干盛半碗,澆羊肉湯,乃羊腥圪坨。吃圪坨離不開羊肉湯,民歌就有“蕎面圪坨羊腥湯,死死活活緊跟上”之句。
圪坨是一種富飯,羊肉湯里有什么好東西皆可放,如黃花、木耳、豆腐、栗子。此物有一秉性:愈剩愈熱愈香。但食之過甚則傷胃,切記
西安特色小吃-攬飯
南瓜老至焦黃,起一層白灰的,摘下洗凈切為小塊,于日頭下晾曬半晌。綠豆當年收獲、飽滿锃亮如涂漆的,簸凈淘搓三四次,用溫水浸泡一響,起火燒鍋,綠豆在下,南瓜在上,水與南瓜平齊。以蒸布蒙鍋蓋,小火半晌,揭蓋用鏟子將綠豆南瓜攪混搗為粥狀,即成。
關于“biangbiang面”的得名,有著這樣一個順口溜——“一點飛上天,黃河兩頭彎,八字大張口,言字往進走,左一紐,右一紐,左一長,右一長,中間來個馬大王,心字底,月字旁,坐個車車逛咸陽”,非常好吃。